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下刚果盆地中段挤压带盐底辟构造形成演化分析——基于物理及离散元模拟
程鹏, 李江海, 刘志强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57 (3): 470-480.   DOI: 10.13209/j.0479-8023.2021.025
摘要724)   HTML    PDF(pc) (9244KB)(175)    收藏
基于下刚果盆地中段实际地震剖面, 结合物理模拟及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 研究西非安哥拉被动大陆边缘下刚果盆地中段挤压带盐底辟构造的成因机制及演化过程, 理解被动大陆边缘重力失稳构造的深层驱动机制, 分析挤压作用下底辟构造间迷你盆地沉积中心的迁移与底辟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 下刚果盆地中段挤压带的盐底辟构造演化过程与应力条件密不可分, 早期主要受重力扩张作用控制, 后期受挤压作用控制。依据物理模拟实验、离散元模拟实验结果与实际地震剖面解释结果的对比, 可将盐底辟构造的演化过程分为3个阶段: 1) 早期伸展再活化底辟阶段; 2) 中期被动底辟阶段; 3) 晚期挤压主动底辟阶段。盐底辟构造间迷你盆地的沉积中心向同期活动强烈的底辟构造迁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构造倾斜角度对盐构造形成的控制模式: 以下刚果盆地为例
王殿举, 李江海, 程鹏, 刘志强, 于法浩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55 (2): 277-288.   DOI: 10.13209/j.0479-8023.2018.095
摘要691)   HTML    PDF(pc) (28196KB)(132)    收藏

基于下刚果盆地3个工区的地震数据, 总结盆地内9种典型的盐相关构造样式, 并基于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 以构造倾斜角度为单一控制变量建立模型, 对比分析盐岩的运动矢量演化。模拟结果表明, 随着构造倾斜角度的增加, 盐岩及其上覆岩层的流动速度逐渐增大, 后续陆源沉积物的搬运距离也越远, 更易形成盐构造; 盐岩流动主要有3种控制机制: 差异压实作用控制、差异压实作用和重力滑脱作用共同控制以及重力滑脱作用控制, 这3种控制作用均受坡度的影响, 随着坡度的改变, 3种控制作用依次出现, 控制着盐构造的形成。在上述分析结果的基础上, 建立被动陆缘盆地构造倾斜角度对盐岩流动的控制模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冀东遵化新太古代蛇绿混杂岩带岩石学与构造特征
——古板块构造运动的证据
黄雄南, 李江海, 陈征, 刘志强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862)      收藏
在遵化北部,有大量的基性岩超基性岩构造透镜体,包括变质辉绿岩(斜长角闪岩)、层状辉长岩、堆积杂岩、地幔橄榄岩等散布在新太古代片麻岩中。这些岩石组合与现代蛇绿岩套一致,和强烈剪切变形的片麻岩一起构成典型的蛇绿岩混杂岩。蛇绿岩套中的豆荚状铬铁矿提供了中国存在新太古代蛇绿岩的确切证据。遵化新太古代蛇绿混杂岩带的发现,证明25亿年以前板块构造运动已经出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